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关于六盘水市农村公共文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关于六盘水市农村公共文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新闻、文艺、体育界别调研组

(2014年6月30日)

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2014年6月23日至30日,365bet官方平台新闻、文艺、体育界别调研组部分委员赴各县(特区、区)调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六枝特区郎岱镇文化站、六枝特区陇脚乡文化站、盘县淤泥河乡文化站、盘县羊场乡文化站、钟山区大河镇文化站、钟山区汪家寨镇文化站等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盘县淤泥河乡麻郎垤村、水城县蟠龙镇法那村、钟山区大河镇大河村等7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听取县区和乡镇工作汇报等形式,一路行走,一路思考,对一些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看法和意见,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关心下,全市已基本建成覆盖乡镇及行政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挖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六盘水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7个、公共电子阅览室8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94个,村级服务点947个、农家书屋1037个。全市共建有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覆盖46%的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6个、覆盖32%的行政村;乡镇农体工程18个、覆盖17%的乡镇。上述项目共计投入建设资金900万元,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已基本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覆盖,计划“十二五”末基本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完成200516户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乡镇调频(应急)广播“村村响”覆盖全市92个乡镇;贵州广电网络六盘水分公司在2013年底前已基本完成全地区各行政村的数字电视延伸覆盖工程建设,目前已实现数字电视信号在农村的全覆盖;2013年,全市共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2228场。

(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得到保护,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加快。

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如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陡箐乡坪箐村等少数民族村寨的小学开设了双语教学班,并将芦笙歌舞引入课堂了,同时,水城县文体广电局还在部份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办农民画培训班等;二是复兴民间传统节日,全市较有影响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有“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水城玉舍海坪彝族火把节”、“水城陡箐端午节对歌会”,六枝落别、陇脚等乡镇的“六月六布依族歌舞节”,盘县各乡镇间轮流举办的“彝族火把节”,钟山区月照乡的“四月八”苗族跳花节等;三是规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和生态园项目,建设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空间。全市已经建成了“六枝特区毛口乡布依族文化园”、“水城玉舍海坪彝族文化园”、“六枝陇脚布依族生态园”、南开乡“苗族文化园”、钟山区马坝“苗族文化园”。四是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全市传承人(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及民族文艺队伍参加全国、全省的比赛及活动中均有很好表现。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歌舞《果山果者》、盘县《彝族歌舞组合》获得多彩贵州比赛银瀑奖;水城县农民画近年来参加各类比赛中有20余幅作品获金奖,其中有8幅被收藏在国家级的各类博物馆中;六枝特区布依族姊妹箫演奏、盘县唢呐演奏在2011全省器乐比赛中均获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组织了300余人的传承人(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及民族文艺团队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13年,六枝特区选送的原生态音乐作品《我爱我家》获作品类群星奖。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管理,提供服务水平,2013年,市文体广电局组织开展了六盘水市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县(特区、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六盘水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县、特区、区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评估定级工作。6月13日至7月15日,市文体广电局组织3个评估组分别赴四个县区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实地评估工作。9月16日至18日,市文体广电局在盘县淤泥乡召开全市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学习交流会,共同探讨文化站建设。通过评估,我市拟申报一级文化站9个,二级文化站14个,三级文化站19个,另有52个文化站因部分条件尚未具备,拟评为不入级。通过本次评估,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有了明显改变。一是站舍面积增加。全市“十一五”期间共新建文化站41个,面积达12300平方米。通过此次评估定级,相当部分乡镇已将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用房划归文化站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达38930.39平方米,较“十一五”期间增加26630.39平方米;二是环境明显改善;三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盘水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六盘水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镇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

(一)领导认识不到位,缺乏考核评价机制,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思想普遍存在。

在部分乡(镇),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到抓文化就是抓生产力、抓竞争力、抓凝聚力的高度加以认识。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财力薄弱,无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第二,部分领导存在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思想,认为文化建设是虚的,不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第三,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对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

(二)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使用率低,配发的部分设备长期闲置的现象普遍存在,

全市各级政府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普遍偏低,一些地方在落实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政策上缺乏制度规定,投入不足,市本级至今未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项目建立后,缺乏必要的长期运转经费。省级配发的灯光、调光台、扬琴等设备,因供电条件、人员技术以及群众喜好等方面的原因,不符合农村群众需求,未能发挥作用,造成资源闲置,使用率低。

(三)文化站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文化干部在编不在岗以及身兼多职的现象普遍存在。

乡镇文化站普遍因队伍薄弱、人才不足,其社会职能和社会影响力未能正常地发挥,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未能有效地得到提升。全市共有乡镇文化站94个,平均每个站有编制3个,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站工作人员中,有艺术专长、能有效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辅导工作的仅为21%。而且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虽然有编制,但许多人在编不在岗,有的文化干部在乡(镇)身兼多职,文化站干部除了开会写标语、拍照片、办板报等跟本职工作有点关联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驻村帮扶等繁杂的农村经济工作中,分散了抓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力。

三、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针对一些基础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重视经济硬指标,忽视文化软实力,对群众文化权益关注不够的现象,必须提高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治高度,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高度,充分认知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制度保证、资金投入、人才建设等方面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比重,使新的政绩考核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体系,并作为地方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大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要强化对免费开放经费和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经费拨付到位,专款专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要设立市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将农村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创新财政文化建设资金使用办法,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新路子,生产和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文化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从而解决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文化设施欠缺的问题,并使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

(三)注重培训,创新机制,着力解决乡镇文化工作人员不足、不能专职专用等问题,

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要按照视线向下,重心下移的原则,利用设施和人才优势,加强对乡镇文化干部和村文化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乡镇党委政府要不断充实乡镇文化站力量,切实落实文化干部的待遇。同时要着力解决乡镇文化工作人员不足、不能专职专用等问题,本着既管人又管事,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好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体制外聘用人员的新路子,聘用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农村文化工作的文艺骨干担任专职文化辅导员。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馆(站)办文艺团队作用。引导站办文艺团队参与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参与各类演出、培训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六盘水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队伍薄弱、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乡土文艺人才担任兼职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运用办培训班、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业余文艺骨干、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提高文艺人才素质;不断优化激励措施,鼓励文艺人才积极创作文艺精品。认真研究落实民间艺人的优待措施,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