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凉都文史
元帅的风范(有删节)──回忆彭德怀同志在盘县的日子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元帅的风范(有删节)

──回忆彭德怀同志在盘县的日子

贺亮先

在六十年代初我荣幸地参加了大西南十几年的开发和建设,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其中印象最深最难忘的是和彭德怀元帅在一起的日子,使我亲身体会和目睹这位著名的彭大将军、共和国的元帅,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精神风貌,深深体会他那无私无畏、为党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崇高品质。他那种心怀宽广、敢于实事求是的独特风格,他那种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敢于坚持真理的独具见解,他那种关心群众、关心下级、平易近人的公仆精神,他那种生活俭朴,两袖清风的平民作风,早已闻名于世,是全党全军公认的楷模。下面记述的是彭总在大西南建设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断。

在1966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中央要在贵州盘县召开大西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盘县是贵州的一个大县,和云南边陲接壤(后改建为特区),面积有4046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矿产丰富,优质煤储量在100亿吨以上,有大西南煤海之称。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高原景色天下秀,冬暖夏凉四季春”的美称。我当时在该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开会前,贵州省委通知县委书记和我到省委接受筹备召开这个重要会议的任务。县里负责布置会场,整修道路,安全保卫,生活安排和文艺生活等。并决定我们两人自始至终作为正式代表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会议是在严肃认真和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盘县县城在当时就是一个很好的县城,在贵州来说要算第一流县城,当时城内人口近5万,还有一个能住200多人的条件较好的招待所。县城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大盆地,地形像一个大圆盘,据说盘县名称的来源皆出于此。一条清水小河贯穿整个县城,河边杨柳在两岸飘扬,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河水流入一个天然美丽的落水洞并穿过一个十余华里的大山洞,在一座名碧云山的半山腰岩石中喷出,犹如长龙吐珠,十分奇特壮观。相传徐霞客曾漫游到此住过数日,赞美这个天然落水洞是“人间仙境,地上奇观。”人民画报在六十年代曾刊登过这个落水洞的大幅照片,真是美不胜收。每年有数万人游历这个水洞,现已建成碧云山落水洞公园。最好的还是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一般气温均在摄氏15℃到25℃,盛夏时也不过28℃。特别好的还是这里的勤劳、和顺又最讲友情的人民,他们是我们最好的父母。当时选在这里召开西南大三线建设会议,真是妙不可言。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应到人员基本到齐。1966年的7月1日,正是我们党诞生45周年的喜庆日子,这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高原的景色特别宜人,彭德怀同志在当时国家计委主任程子华(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钟子云(当时任煤炭副部长),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陈璞如(后任铁道部长)等同志陪同下到达盘县。当时彭总在政治上遭贬后仍保留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出任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总指挥是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政治局委员李井泉兼任)。当时会议虽然保密,但彭总要来盘县的消息还是被群众知道了,从沿途到住地来看望彭总的群众很多,彭总刚到招待所就挤满了人,山沟里第一次来了这样出名的大人物,观者如潮。也可能是彭总在庐山会议上由于坚持真理而蒙冤受屈,因此,更闻名于世,在群众中更引人注目的缘故。彭总深知群众的心意,他下午三时到达盘县刚下车,和当地迎接他的党政领导握手后,见到许多来看望他的群众,他不进招待所休息,也不顾旅途的疲劳,向陪同的程子华等同志说了“走!上街去看看老百姓。”就健步走在前面,大家步行跟随在后。我们县委的几个书记为安全起见跟在他的身边,他边走边问我们的姓名,哪里人氏,来到这里工作多久,当知道我是江西井冈山下的永新县人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忙说,那里我很熟悉!好像感到井冈山人与他格外亲切。他在街上漫步,向欢迎他的群众亲切微笑,招手致意。大约在县城街上来回步行近五华里,彭总精神非常好,毫无倦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在门口观看这位戎马一生、饱经风霜的人民共和国元帅。群众都在自动地鼓掌欢迎彭总的到来。那天并没有事先的安排,也没有什么警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顺利,这种顺其自然的场面比什么人为组织安排都有趣得多。这里少数民族很多,民族感情很浓,彭总这种主动到群众中去看望群众,向群众致意的行为使我们全体与会同志深为感动,这也是他的独特之处。他大约一个多小时才回到招待所休息、进晚餐。这年他已经六十八岁,身体非常结实,非常好。同1955年国庆节他当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在首都天安门检阅部队时的精神一模一样。如果没有“文革”灾难的折磨,彭总活到现在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原先上级布置的彭总来盘县要严加保密的规定,现在也无密可保了。但会议内容还是严格保密的。大西南三线建设会议7月2日开始,7月12日结束。参加的有国家计委、建委、冶金、煤炭、铁道、水电、化工、建材、交通等有关部委及云贵川三省委、省人委领导及专家200多人。程子华同志主持会议,彭总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他非常细心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仔细察看三线建设的图纸,注意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会议进行得很顺利。程子华同志对彭总十分敬重,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程子华主任主持开会时,总要事先听取彭总的意见。对彭总的身体生活和安全都十分关心,彭总每次上街他总跟在身后,开会时坐在彭总身边,并常到彭总的住处亲切交谈。每天早、中、晚餐他都和彭总同桌用膳,并适时夹点新鲜菜在彭总碗里。我和另一位书记也和彭总、程主任同桌。每一件细小之事,都看出这两位老革命家的感情之深,令人敬仰。在整个开会期间,彭总讲话不多,但每次都准时到会,只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讲了几句话。彭总在讲话时总是首先强调毛主席讲的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抓好的指示。并一直嘱咐与会同志:开发大西南,建设大西南这项伟大工程一定要搞好;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尊重科学,一定要实事求是;要艰苦奋斗,要细心的工作;要处处节省,时时节约,不能乱花一分钱,要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为西南人民造福。他讲话的主体精神,充分表达了这位铮铮铁骨的元帅求真求实、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程子华主任非常赞扬彭总的讲话,要与会同志深刻领会。彭总的讲话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称赞和拥护。

在开会期间,还出现了这么一件令人难忘的事。会议中间,县委、县人委为这次会议举行一次文艺晚会,盘县的黔剧团是全省有名的,早已作了准备,这天黔剧团正好在大礼堂演出,礼堂布置得整洁清秀,在前几排摆了条桌和雪白的台布,有一批服务员负责首长席的茶水(那时只有茶水,没有其他招待东西)。100多名演员和千余名观众都在热情地等待彭总来观看演出,再次领略这位元帅的风采。彭总在程子华等领导的陪同下,从住地步行两华里多来到大礼堂。人群沸腾起来,但秩序十分好,群众多次鼓掌欢迎彭总光临。彭总进到大礼堂后就站在礼堂后面,站着观看节目,足有半个小时,未来前面首长席就座。经群众多次鼓掌欢迎彭总才到前面首长席上。他请了一些长者和少数民族代表同他一道在首长席就座,边看节目边亲切交谈,十分有趣。那天的文艺晚会和节目的演出达到空前热烈的高潮。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县招待所和县长办公楼全部腾出交会议使用。县政府与招待所是连在一起,只一墙之隔,彭总和程主任就在我的这个县长办公室里作临时小会议室和接待用,办公楼的其余房间供公务人员用。那时生活十分简朴,每餐四菜一汤,不准违反,不许加菜,也没有会餐。白天晚上都要开会,有时晚上开到半夜也没有夜餐,还是东道主──我们县委作主看会议开到深夜11时后就给每人一碗面条,作为夜间的美餐。

彭总的住处很热闹,自动来看望他的人民群众,当地名流,少数民族代表等很多。他给搞警卫的同志交代,凡是来看他的群众请不要阻拦,一概热情接待。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给彭总送来白果和玉米酒,彭总劝他们带回去。彭总走时,给我们当地领导干部谈了几句话:“这里的人民真好,来看我的人很多,他们和我们党有极为深厚的感情,谈的全是公事,谈社会主义建设的公事,谈三线建设的公事,谈开发地下宝藏的公事,没有一个人谈私事。”这个地方说奇真有点奇,我在那里当了十余年的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从来没有听过哪个谈过要求农转非,从来未听到哪位职工要求调换工作,好像没有这类事。

在开会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天晚上8时左右,彭总要上街再去看看街景夜市,临时出去,没有任何警卫,更没有任何事前的安排,一切听其自便。陪同前去的有程子华、陈璞如、钟子云、我和另一位书记等,都没有坐车,全部步行。彭总交代不准惊动一个老百姓。盘县县城较大,当时城内也较繁华,还有一条保存完整高大的古城十分壮观。虽然那时有“左”的政策影响,但街上小吃店、国营和私营的商店都很多,特别是私人摊点较多。这是当时这块地方的一大特色,县里也没有怎么管,有点任其发展的味道。加上几年来农业又一直丰收,农产品也很多,城内用电是国家一级电网,电灯照明如同白昼(那个地方很习惯晚上营业,晚上杀猪卖肉)。彭总兴致勃勃地在街上漫步,看到这些情景,喜出望外,满脸笑容。这里靠近云南边陲,山高皇帝远,确实政策宽而富有地方特色。什么“正宗花江狗肉”、“正宗宣威火腿”以及名贵药材白果、天麻等盛产在这一带。这里的狗肉是全国最佳、世界有名的(内参上评论中国狗肉最好吃的就出在贵州花江)。街上不但摊点和小吃很多,而且生意兴隆,彭总见了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说,这样很好,这样很好。当时陪同的那位领导听见彭总这么一说,这时也解除了忧色,看见彭总高兴,他也跟着微笑起来。我们更是如释重负,笑在脸上,喜在心。后来不久爆发“文革”动乱,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造反派把县委打成黑县委,县委县府领导全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加上彭总在“文革”中又遭厄运,县委更是遭难。我们几个书记和县长被批斗了好几年,什么苦役都干过,什么“飞机”都坐过,什么木牌铁牌都挂过,几乎被搞得家破人亡了。从“文革”动乱的灾难中看到一条真理:人民是好的。他们知道县委是好的,是为人民办事的,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县委。这就是民心,人民之心。

彭总的生活十分俭朴,我们没有见过他吸烟喝酒,他每天起得很早,天刚亮就步行登上了住地后面的一座山上,望全城。当时有两个青年战士跟着他护理生活,他的衣服常是自己洗,他说自己洗得干净,让战士去看书学习。他上街总是步行走路,而且走得很快。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出于对党对人民负责,大胆地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而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蒙受重大的政治冤屈,但他那种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宁犯天条,也不要伤民”的共产党人的气概,真是全党全军全国的一代楷模。他不管自己的职务高低,待遇厚薄,总是全心全意、兢兢业业为党为国为民工作和操劳。看他在大西南建设中的精神风貌就充分显示来,丝毫看不出他曾在7年前庐山会议上受过如此沉重的政治打击,连半点痕迹也观察不出来,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博大胸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同志平反昭雪,在首都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全国人民敬重的彭德怀元帅定会含笑九泉。在政治上遭贬之后,他到大西南开发建设,担任第一副总指挥,安排许多基础建设项目,兴建一大批厂矿,确实为西南人民造了福。过去那些穷地方,交通闭塞,工业空白,虽有许多宝藏也没有开采,许多地方群众生活一贫如洗。在六十年代初我在云贵走了不少地方,眼见一些农户无衣穿,无房住,生活十分困苦,农村不少地方仍是用树枝加盖玉米杆和茅草就是住房,还有相当一些地方仍是刀耕火种甚至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十余年的大三线建设确实为大西南地区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和振兴基础。去年夏秋我有机会和一些同志到云贵川走了一遍,那时规划修建的铁路、电站和兴建的大批厂矿,早已投产并发挥了良好的效益,又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大发展建设,旧貌已经变新颜。彭总的愿望正在实现,他建设大西南的心血汗水没有白流。彭总在“文革”动乱中惨遭折磨于1974年11月含冤去世,至今已经十九年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还在念念不忘他的丰功伟绩。

(选自《丰碑──三线建设在六盘水》)

上一篇:
下一篇: